您的位置: 首页 > 动态信息 > 健康提示

开学在即,孩子焦虑到失眠?这份"心理调适指南"请收好!

来源:甘肃疾控       发布时间:2025-02-17        打印文章       字体:[        ]
开学在即孩子焦虑到失眠这份心理调适指南请收好.jpg




我们开学啦

迎接新学期




"妈妈,我梦见作业本被怪兽吃掉了..." 

"一提到开学就胃痛,我是不是生病了?" 

又到开学季

原本应该充满期待的返校时光

却让不少青少年陷入焦虑漩涡

这种"开学焦虑"

究竟是矫情还是心理警报?

今天带你用心理学视角

破解开学焦虑密码


一、开学焦虑≠脆弱:

被误解的"心理生物钟" 


开学焦虑本质是"阶段性适应障碍",就像突然切换时区产生的"心理时差"。大脑需要4-6周才能完全适应从假期模式到学习模式的转变,期间出现的焦虑、失眠、注意力分散都是正常的生理-心理联动反应。


三大核心诱因: 

1.分离焦虑升级版:对家庭舒适区的依恋 vs 校园生活的不可控感;

2.成就动机过载:"上学期考砸了,这学期必须逆袭"的自我施压;

3.社交电量不足:线上社交达人面对线下真实互见的忐忑。




二、警惕这些"焦虑信号灯" 



当孩子出现以下症状持续2周以上,需要特别关注: 



1.情绪层面 


莫名烦躁,常因小事大发脾气 

反复诉说"不想上学"

2.生理层面    


连续3天早醒后难以入睡 

出现心慌、头痛等"开学疼痛综合征" 

食欲骤减或暴饮暴食 

3.行为层面


疯狂赶作业到凌晨3点的"补偿性努力" 

突然沉迷游戏逃避现实 

刻意疏远要好的同学 




三、四步构建"心理缓冲带" 



1. 渐进式作息调节法


每天提前15分钟入睡,用"阶梯式调整"代替突击熬夜 。

         


2. 焦虑可视化训练


准备"焦虑收纳盒",把担心的事情写成纸条: 

红色纸条:完全不能控制的事(如换新班主任) 

蓝色纸条:可以采取行动的事(如补作业进度)     

教会孩子区分"有效焦虑"与"无效焦虑" 


3. 3-2-1开学彩排技术


每天花10分钟进行心理演练: 

想象3个开学后可能遇到的场景 

预演2种应对方案 

发现1个值得期待的新变化 


4. 家庭情绪隔离舱


家长可以这样说: 

"我注意到你这几天睡得比较晚,需要我陪你制定学习计划吗?" 

代替:"整天玩手机,开学看你怎么办!" 



四、特别案例:

小天的"魔法笔记本" 



初三男生小天每次开学都腹泻不止,心理咨询师建议他准备"过渡期专属笔记本":

- 左页记录焦虑:"害怕数学课跟不上" 

- 右页书写证据:"上学期月考进步了5分" 

- 折角页收集小成就:"今天主动问了老师1道题" 

2周后,笔记本成了他的"心理盾牌",身体症状明显缓解。

         



五、何时需要专业帮助? 



如果出现以下情况,建议寻求心理咨询: 

-连续1个月情绪持续低落 

-出现自伤念头或行为 

-伴随惊恐发作(呼吸急促、濒死感) 

-完全拒绝人际交往 

         



开学焦虑就像心灵在"换季"

给孩子多一份理解的"心理氧气"

少一些催促的"精神鞭策"

记住:适应不是一场竞速赛

而是带着觉察的成长旅程

愿每个孩子都能找到

属于自己的开学节奏!






GSCDC


健康科普


撰稿:潘卫民

校对:周煜皓

审核:王文军

字体:[        ]

相关信息

指南
微信
微博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