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动态信息 > 健康提示

摆脱“开学综合征”,和我一起这样做!

来源:甘肃疾控       发布时间:2025-02-17        打印文章       字体:[        ]




1739863190584833.png



紧张、焦虑、和被窝难舍难分、和电子产品藕断丝连......

你家孩子最近出现这些情况了吗?

其实,这些都是“开学综合征”的表现。

今天我们一起来帮助孩子摆脱“开学综合征”,更好地适应新学期的学习和生活!


快速了解本文重点,请至文末阅读。



什么是“开学综合征”

从假期快结束到开学初的这段时间,很多孩子会出现情绪不稳定、紧张、焦虑、注意力不集中、懒散、逃避学习、写作业拖拉磨蹭等表现,有人形象地把这种情况称为“开学综合征”。

对此,家长无须过度担心。

“开学综合征”一般会持续一段时间,对孩子的正常学习、生活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但经学校老师、家长的积极引导和孩子的自主调节,多数孩子的症状会逐渐消失,不会对身心健康造成大的影响。

需要提醒家长的是,如果孩子出现“开学综合征”,不用过度紧张,应保持平常心,增加孩子的安全感,以免将自己的焦虑紧张情绪传递给孩子,加重孩子的焦虑情绪,同时,要积极引导孩子调整作息,建立生活的稳定性。当孩子症状较重,比如这些症状影响了孩子的日常活动、社交等,或持续时间较长(超过两周),则需要寻求专业医师的帮助。




学生可以这样做

接纳自己的情绪

首先要认识到有情绪是正常的,不必过于担忧。可以通过心理减压和调整情绪的方式来缓解,比如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或者进行放松训练等。

调整作息时间

提前调整自己的作息时间,按照学校的时间表安排起床和睡觉的时间,让身体逐渐适应新的作息规律,这有助于减少开学后的疲劳感。

制定学习计划

根据新学期的课程安排,制定一个合理的学习计划。

每天安排固定的时间复习旧知识、预习新知识,这样可以帮助自己更好地适应新学期的学习节奏。

主动社交

开学后,可以主动与同学进行交流,分享假期的趣事或讨论新学期的学习计划。

积极参加班级活动,如班会、小组讨论或集体活动,这有助于更快地融入新的班级群体。



家长可以这样做

营造安静的收心环境

开学前,尽量不在家中组织娱乐活动,按上学时的正常作息时间起居和准备一日三餐,引导孩子按时休息、早睡早起,调整生物钟,适应开学后的“时差”变化。

了解孩子的心理状态

开学在即,很多孩子可能出现:焦虑、紧张、情绪低落、心慌意乱、无故发脾气、心理压力过大、和被窝难舍难分、和电子产品藕断丝连等。家长需要及时关注、了解孩子的心理状态,以乐观的态度、正确的方法、鼓励的话语,正面引导孩子收心,让孩子学会识别和暂时接纳自己的情绪,这样才能静下心来寻找解决办法。

与孩子进行情感交流

针对孩子的心理状态,多跟孩子沟通,让孩子把心里的负面情绪说出来,同时给予疏解和积极的心理暗示,从而减轻孩子的心理压力,让孩子尽快摆脱负面情绪。

制造新鲜感和期待感

鼓励孩子提前联系同学,互相分享见闻和“新鲜事”,相互关心,相互表达彼此的想念和对新学期的期待,消除假期后的失落感,增强孩子对新学期的新鲜感、期待感。





本文重点在这里


什么是“开学综合征”?

从假期快结束到开学初的这段时间,很多孩子会出现情绪不稳定、紧张、焦虑、注意力不集中、懒散、逃避学习、写作业拖拉磨蹭等表现,有人形象地把这种情况称为“开学综合征”。如果孩子出现“开学综合征”,不用过度紧张,应保持平常心,增加孩子的安全感,以免将自己的焦虑紧张情绪传递给孩子,加重孩子的焦虑情绪,同时,要积极引导孩子调整作息,建立生活的稳定性。当孩子症状较重,比如这些症状影响了孩子的日常活动、社交等,或持续时间较长(超过两周),则需要寻求专业医师的帮助。


学生可以这样做:

接纳自己的情绪。

调整作息时间。

制定学习计划。

可以主动与同学进行交流,分享假期的趣事或讨论新学期的学习计划。


家长可以这样做:

营造安静的收心环境。

了解孩子的心理状态。

与孩子进行情感交流。

制造新鲜感和期待感。


GSCDC


健康科普


文字来源:

健康中国

健康北京

北京健康教育

校对:

樊琳琳

审核:

王文军

字体:[        ]

相关信息

指南
微信
微博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