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数人觉得,血糖未超标便无需担忧,一旦超标则只能依赖药物治疗。实际上,在健康状态与糖尿病之间,存在一个关键的过渡阶段 —— 糖尿病前期。这是身体发出的最后警示信号,也是逆转糖尿病进程、避免终身用药的关键时期。在此阶段通过饮食控制与运动干预,血糖水平有机会恢复至正常范围。

(快速了解本文内容,可至文末查看。)
糖尿病前期的定义
糖尿病前期指血糖水平超出正常范围,但尚未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的生理状态,可视为血糖异常的 “预警阶段”。依据《中国 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5 年版)》,满足以下任一条件即可诊断为糖尿病前期:
空腹血糖受损: 空腹血糖处于 6.1 毫摩尔 / 升至 7.0 毫摩尔 / 升之间。
糖耐量减低:葡萄糖负荷试验后 2 小时血糖在 7.8 毫摩尔 / 升至 11.1 毫摩尔 / 升之间,且(或)糖化血红蛋白数值为 5.7% 至 6.4%。
最新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我国糖尿病前期患病率高达 35.7%,即每 4 名成年人中就有 1 人处于该高危阶段,构成了规模庞大的糖尿病潜在人群。
重视糖尿病前期的原因
糖尿病前期的核心风险在于其临床症状的隐匿性,通常不表现出典型的 “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 症状,极易被忽视,但高血糖对机体的损害已在悄然进展。
疾病进展风险高:若不采取任何干预措施,每年约有 5% 至 10% 的糖尿病前期患者会发展为确诊糖尿病患者。
并发症风险提前显现:处于该阶段时,个体患心脑血管疾病、视网膜病变及肾脏损伤的风险已开始显著上升。
糖尿病前期的逆转方法
研究表明,生活方式干预是逆转糖尿病前期最有效且经济的手段,其干预效果甚至优于部分药物治疗。
(一)科学饮食,奠定控糖基础
优化主食结构:将部分精制米面(如白米、白面)替换为全谷物(如糙米、燕麦、藜麦)及杂豆类(如鹰嘴豆),有助于降低餐后血糖峰值。

调整进餐顺序:采用 “先摄入蔬菜(补充膳食纤维),再食用蛋白质类食物,最后摄入主食(碳水化合物)” 的进餐顺序,可延缓糖分吸收速度,减轻餐后血糖波动。需注意,此方法并非 “特效药”,仍需控制每日总碳水化合物及总热量摄入。
规避高糖高脂食物:严格限制含糖饮料、糕点及油炸食品的摄入,减少 “隐形糖” 与 “反式脂肪” 的摄入。
(二)规律运动,提升胰岛素敏感性
组合运动模式:每周至少进行 150 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骑自行车),同时搭配每周 2 次力量训练(如深蹲、哑铃举重)。肌肉组织是消耗血糖的主要 “场所”,增加肌肉量可显著改善胰岛素敏感性。

减少久坐时间:每静坐 1 小时,起身活动 5 分钟,简单的站立或缓慢踱步均可对血糖控制产生积极影响。
(三)合理减重,发挥综合健康效益
对于超重或肥胖人群,体重每减轻 1 千克,糖尿病发病风险可下降 16%;而体重减轻 7% 至 10% 时,预防糖尿病的效果可达到最大化。
糖尿病前期并非健康恶化的终点,而是调整健康轨迹的起点。把握这一 “黄金干预窗口”,需从三方面入手:科学饮食、规律运动、稳步减重,同时同步管理血压、血脂水平,改善睡眠质量,并坚持戒烟限酒。通过这些措施,多数人可显著降低进展为糖尿病的风险,部分人群甚至能使血糖恢复至正常范围。
建议糖尿病前期人群每 3 至 6 个月复查一次空腹血糖、糖耐量或糖化血红蛋白,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考虑药物辅助干预。从当下的一餐、今日的一次步行、体重的每一点下降开始,为长期健康积累确定性收益。
糖尿病前期指血糖水平超出正常范围,但尚未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的生理状态,可视为血糖异常的“预警阶段”。
糖尿病前期的逆转方法:
1、科学饮食,将部分精致米面替换为全谷物,规避高糖高脂的食物。
2、规律运动,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避免久坐。
3、合理减重,保持健康生活习惯。

撰稿:
甘肃省12320卫生热线
校对:
咸婷
审核:
何爱伟
上一篇:饮食吃对,血压稳对!高血压患者日常饮食的注意事项!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