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甘肃省疾控中心,他是后勤管理所所长,管理着中心安全保卫科和后勤管理科。在天水市疾控中心,他是综合组的一员大将,挑起了后勤保障的大梁。
他就是徐晓辉,有着多年管理后勤工作的丰富经验。6次出征,2003非典、2008汶川、2010玉树、2010舟曲、2020新冠肺炎疫情,还有这一次天水新一轮新冠肺炎疫情,他从来没有缺席过。
此轮天水新冠肺炎疫情蔓延,省疾控中心和白银市疾控中心紧急支援天水市疾控中心,要迅速撑起整体工作架构,绝非一件简单且容易的事。但难做的事,往往就是该做的事。
对于徐晓辉,新的办公场所,绝对是一个陌生的环境。虽然他几乎每年都会因工作关系来天水市疾控中心,固然不能用“浮光掠影、蜻蜓点水”来形容他的匆忙和粗略,但绝对达不到“烂若披掌、轻车熟路”的程度。
说起省疾控中心,他如数家珍,滔滔不绝。每一个角落、每一个房间、每一张办公桌,甚至院落里每一片落叶,都深深印在他的脑海里。他知道阀门在哪里、电闸在哪里、水泵在哪里.....
可到了天水市疾控中心,他两眼一抹黑,啥都需要尽快熟悉。在他的思维里,只有全面熟悉了,才能应对有可能发生的各种突发状况。比如断水、断电,亦或是跑冒滴漏......他想得多,做得更多。
古语云: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在天水市疾控中心,他永远是来得最早的那一个,步数最多的那一个。清晨,8:00,徐晓辉在拖地;9:00,徐晓辉与红十字会沟通;10:00,徐晓辉统计盒饭数量;11:00,应急物资入库;12:00,徐晓辉分发盒饭;13:00,徐晓辉清理垃圾......14:00,徐晓辉采购生活用品;16:00,徐晓辉配发应急物资;17:00,徐晓辉联系车辆......23:00,徐晓辉巡查水电暖......
几乎每一天,一日三餐,他都重复着同样的动作,坚持而执着。如果你在楼道里发现一个四处“溜达”的身影,时不时高仰着头或猫下身子查看着什么,那一定是徐晓辉在“巡查”水电气暖是否安全。
在这里,他放下的是“所长”的头衔,拿起的是全方位保障人员财物安全稳定的重任。在这里,他是保安、是保洁、是库管、是维修工......每每说起徐晓辉,大家都交口称赞,说他是一名称职的“大管家”,温暖而窝心。
无论有多晚,无论谁召唤,他都是随叫随到。11月4日晚,四楼暖气突然爆管,毗邻的就是危化品库房。他二话不说,迅速管掉暖气阀门,和杨明宇、吴照、唐宇等同事一起清理积水直到夜深。第二天刚一上班,他发现停电了,各个工作组都在询问他:“什么时候来电?”“有个疫情报告需要打印。”他爬进电井......电来了,他坐在椅子上刚歇息了一会,网络、电话又全面瘫痪了。这可是一件很糟心的事情,7个工作组仿佛按下了“暂停键”,数据传输、流调信息复核都戛然而止。徐晓辉沟通电信、联系办公室,抢修、抢修、抢修......我们都开玩笑说:他不是在抢修,就是在抢修的路上。他没有烦躁,更没有牢骚,因为他知道,后勤保障是战斗力的保证!
可以这样说,在兰州,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而是一群人在战斗,他的背后站着几十号人;在天水,他却是一个人在战斗,一个人独揽着所有与后勤保障一摊子的事。这样的说法似乎不合情理,也不通人情。我想,不是同事们不想帮他,而是同事们身兼重任,无暇顾及而已。应该说,他看似一个人在战斗,却是为了一个集体在奋斗。
有同事愧疚地对晓辉说:“你一个人管着我们几十个人的衣食住行,我们也没空去帮帮你,实在不好意思,辛苦你了!”晓辉笑笑说:“关键时刻,谁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这是在天水,这是每个人必须要坚守的阵地。”
是的,后勤保障对于他而言,是一件轻车熟路的事情。这一次来天水,他更细致、更入微、更精准、更全面、更有序、更到位。
从1989年开始,32年间他只干了一件事,那就是后勤保障。但他把这件事干到了极致,把平凡的工作做到极致就是最大的不平凡。我们说,一个单位的运转好比一部庞大而精密的机器,人人都是“螺丝钉”。正是一个个看似普通而平凡的工作,才支撑起了疾控中心的发展和进步。
“虽然我不能像中心主任一样运筹帷幄、掌控全局,也不能像姚进喜他们一样分析疫情走向。但是看到大家衣食无忧,我觉得我也是在为天水出一份力,是与大家一起共渡难关。”徐晓辉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他始终冲锋在后勤保障一线,为保障天水市疾控中心7个工作组高效运转提供有力支撑,履行着“以服务为核心,以保障为重点”的使命与担当。
麦积千秋烟霞丽,同心战疫志弥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