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动态信息 > 健康提示

开学季“神兽”归笼,需把好校园食品安全关

来源:甘肃疾控       发布时间:2022-09-02        打印文章       字体:[        ]

加油开学季

Start of school





目前,全省各类学校即将陆续开学,常见的校园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致病因子以微生物感染和有毒植物中毒为主。针对校园食源性疾病的发病特点和危险因素分布特征,为更好地保障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广大师生饮食安全和身体健康,以下校园食品安全提示请查收。






主要风险:


1.三明治、肉夹馍、汉堡、凉皮、凉拌菜等冷食类食品因原料污染、交叉污染、储存不当等原因容易受到致病性微生物的污染,重点防范沙门氏菌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及其肠毒素中毒。


2.隔夜剩饭剩菜因加工和储存不当导致的蜡样芽胞杆菌感染或其肠毒素中毒。


3.因人员、器皿以及食物交叉污染引起的诺如病毒感染。


4.未烧熟煮透的菜豆引起的皂甙或胰蛋白酶抑制剂中毒。


5.误食有毒蘑菇引起的中毒,以及误食马桑果、蓖麻籽及其他野菜、野果引起的有毒植物中毒。







主要食品安全风险防控措施:

学校食堂和集体用餐配送单位


1.食品安全自查要到位

学校食堂和校外供餐单位要结合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进一步完善并落实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履行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定期开展自查报告、落实整改制度,强化校园食品安全风险管理。

做好开学前的风险隐患排查。全面检查从业人员健康状况、加工场所环境卫生和设施设备运行情况。落实疫情防控要求,督促从业人员及时注射疫苗。定期对食品安全管理员和从业人员开展健康体检。


严格落实食品安全管理制度。食品及其原料实施定点采购,严格落实采购索证索票管理制度,严把进货查验关。重点对学校食堂低温储存食品及冷冻冷藏设备进行自查,对进口冷链食品原料,要查验检验检疫合格证明、核酸检测证明、消毒证明、溯源信息,实行专位存放。


规范加工制作食品加工过程,严格食品配送、分餐管理。做到生熟分开、荤素分开,防止交叉污染;加工的食品要烧熟煮透,食品的中心温度应达到70℃以上。严格落实餐用具清洗消毒、食品留样、明厨亮灶、疫情期间错峰分散用餐等管理制度。


2.校园周边食品消费谨慎

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学校及周边食品经营者要严格做好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原料采购至供餐全过程控制管理,食品贮存销售、场所及设施设备清洁消毒,餐饮具清洗消毒,食品安全自查等食品安全主体责任落实工作。学校师生在外就餐或购买食品时,要关注食品安全,注意选择。


校外就餐谨慎选择。应选择清洁卫生、证照齐备、实行“明厨亮灶”的餐饮服务单位就餐,并索要正规发票或收据。


网络订餐应选择合法合规的供餐单位,注意查看商家资质信息。查验外卖食物是否已密封盛放或使用“食安封签”,防止配送污染。疫情期间尽量采取“无接触取餐”,减少人员接触。


购买零食要注重健康。选择持有有效《食品经营许可证》的食品经营单位购买,查看标签标识,观察是否在保质期内,查验包装是否完整无损,有无鼓包涨袋、颜色变化、气味异常等现象,不购买“五毛食品”、“三无”食品和高盐、高糖、高脂食品。


3.食源性疾病预防要重视

秋季天气转凉,是胃肠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学校、幼儿园应建立应急管理机制,加强食堂食品安全管理,预防食源性疾病,保障广大师生饮食安全。一旦发生疑似食源性疾病事件,应立即组织人员就医,保护现场,上报属地卫生健康、市场监管、教育等相关部门进行处置,加强宣传疏导,避免引起学生及家长的恐慌。


个人和家庭

1.预防冷食类食品被致病性微生物污染,一是原料采购,要到资质合格的正规商场、超市或市场选购食材;二是食物加工,需要加热的食材一定要烧熟煮透,生鲜食材一定要消毒清洗干净,制作过程中防止交叉污染。三是食物存储,一次制作的量不要过大,以24小时内吃完为佳,最长不要超过48小时,做好的成品要及时冷藏保存。


2.食物室温下放置时间不要超过2个小时,食物在冷却过程中要做好防护,最好不要食用隔夜剩菜和剩饭,如需食用,应重新彻底加热。


3.注意个人卫生,在制作、售卖、分发食物或餐具过程中注意手卫生,饭前便后要用肥皂和水仔细清洗双手;做到生熟分开,熟食要完全煮熟。


4.计算好从食物制作、配送到学生进食的时间,全程时间不要过长,食物在脱离安全保护温度到进食不要超过2个小时。


5.加强校园和家长的宣传教育,提高对有毒植物中毒危害的认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尽量不采不吃不认识的野生植物。




字体:[        ]

相关信息

指南
微信
微博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