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

肥胖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是体内脂肪堆积过多或分布异常,导致体重增加的一种状态。根据体脂在体内堆积的程度和部位可以将肥胖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中心型肥胖,另一种是周围型...

基本概况

1.什么是肥胖?

肥胖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是体内脂肪堆积过多或分布异常,导致体重增加的一种状态。

2.肥胖有哪些类型呢?

根据体脂在体内堆积的程度和部位可以将肥胖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中心型肥胖,另一种是周围型肥胖。中心型肥胖,又称腹型肥胖。其特点是脂肪主要堆积在腹部,四肢相对较细,表现为“啤酒肚”、“将军肚”,因此又形象地将其比喻成“苹果型”肥胖。周围型肥胖的特点是脂肪主要堆积在臀部和大腿,称为“梨形肥胖”。由于中心型肥胖者心肝肾等内脏器官周围脂肪增多明显,因此发生肥胖相关疾病的危险高于周围型肥胖。

3.评价肥胖的标准有哪些?

肥胖的判断标准是体质指数(BMI)。计算公式为BMI=体重(千克)除以身高(米)的平方。成年人体质指数(BMI)小于18.5为体重过低,BMI在18.5-23.9之间为适宜体重,BMI在24.0-27.9之间为超重,BMI大于等于28为肥胖。判断中心型肥胖的标准是男性腰围大于90厘米,女性腰围大于85厘米。

4.肥胖是怎么发生的呢?

肥胖的发生与遗传、饮食结构不合理和缺乏体力活动等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具体来讲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①遗传因素:肥胖患者往往都有家族史,并表现为家庭聚集性。

②物质代谢与酶分泌功能的改变,脂肪细胞数目的增多与肥大。

③膳食因素:不合理膳食,包括高脂、高糖、高能量摄入、咀嚼食物不充分,三餐分配不合理(一般正常人三餐能量分配为早、中、晚各占30%、40%、30%,肥胖者晚餐不宜多于20%)等。

④体力活动过少:运动缺乏(或体力活动减少),使体内脂肪逐渐积聚,导致肥胖。

⑦药物性肥胖及其他原因(如先天性遗传性疾病、外伤、理化因素等)。

⑤神经精神因素。

5.肥胖会引起那些疾病呢?

肥胖不仅可以引起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压和某些癌症等慢性疾病,而且肥胖本身就是一种慢性病。

6.肥胖的流行病学现状有多严重呢?

根据WHO 2016年6月公布的数据,2016年全球18岁及以上肥胖者超过6.5亿人,占总人口的13%,其中男性肥胖率为11%,女性肥胖率为15%,与1975年相比2016年全球肥胖人群增长近三倍。《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年)》公布的数据,全国18岁及以上成人超重率为30.1%,肥胖率为11.9%;比2002年上升了7.3和4.8个百分点,6-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率为9.6%,肥胖率为6.4%,比2002年上升了5.1和4.3个百分点。

7.肥胖对人体的危害有哪些呢?

    肥胖对人体的危害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

①肥胖是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心血管疾病(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心肌梗死、中风等)和癌症的危险因素。

②肥胖使胰脏脂肪增加及胰脏内脂肪浸润,导致糖尿病。肥胖者中糖尿病发生率比正常人高6-9倍。

③肥胖患者由于体重负担增加,常感到乏力、疲劳,气喘,关节活动困难和腰部的疼痛,下肢浮肿等。

④肥胖影响呼吸功能和消化功能。

⑤肥胖使人运动能力和劳动能力下降。

8.如何控制肥胖呢?

我们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控制肥胖的发生,保持健康体重:

①早重视、早预防;树立正确观念,坚持预防为主。

②进行自我监测,经常测量体重和腰围,判断自己是否处于肥胖状态。

腰围测量方法:直立,两脚分开与肩同宽,用没有弹性、最小刻度为1毫米的软尺放在右侧腋中线胯骨上缘与第十二肋骨下缘连线的中点(通常是腰部的天然最窄部位),沿水平方向绕腹部一周,紧贴而不压迫皮肤,在正常呼气末测量腰围的长度。

腰围测量图示:(皮尺置放于虚线处)

1554963295926043.png

③改变生活方式(包括改变膳食、增加体力活动、改变过度进食或活动不足的行为和习惯);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和运动习惯,是控制体重的首要和必须措施。

④鼓励摄入低能量、低脂肪、适量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富含微量元素和维生素膳食。

⑤防治与慢病相关的疾病,树立健康体重的概念。

⑥超重及肥胖者饮食控制:应使每天膳食中的能量比原来减少约三分之一;限制和减少能量摄入应以减少脂肪为主。避免吃油腻食物和零食,增加膳食中的新鲜蔬菜和水果比重。限制饮酒,每克酒精可提供7千卡能量。避免过度节食,防止产生神经性厌食症或在暴饮暴食后自行引吐等心理、行为障碍。  

⑦超重及肥胖者要积极运动:以减肥为目的的运动时间应比一般健身时间长,每天应累计活动30-60分钟以上,每次活动时间最好不少于10 分钟;可根据减重需要咨询专业人员制定个体化运动方案;肥胖者体重负荷大,耐热性差,参加运动应尤其注意避免运动损伤。

⑧ 超重肥胖者应长期坚持减重计划,速度不宜过快。减重速度控制在每周降低体重0.5千克,使体重逐渐缓慢地降低至目标水平。制订的减重目标要具体、并且是可以达到的。

科普文章

上一篇:您的血压您关注吗?
下一篇:糖尿病

分享到 :

相关信息

指南
微信
微博
指南